水下液动蝶阀

织密一张网 监测全覆盖

来源:牛宝体育平台    发布时间:2025-04-02 02:36:18

一杯汉江水,一路“上天入地”,跨山穿水解渴北方。如何守住甘甜的水质?源头清水至关重要。

产品详细

  一杯汉江水,一路“上天入地”,跨山穿水解渴北方。如何守住甘甜的水质?源头清水至关重要。

  通水十年,烟波浩渺的丹江口水库,习多次当地考验查证,留下殷殷嘱托。一杯清澈的南水、一次温柔的注视,一句暖心的问候、一封真挚的回信,都见证着习对这一世纪工程的牵挂。他曾深情地说,“南水北调,我很关心。这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他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2024年12月19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丹江口水库12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项目通过完工初验并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丹江口水库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实现全覆盖。跟随奔流不息的千里“南水”,中线水源公司顺流而上交出水质答卷。

  源头之水如何更“活”更“清”更“净”?是摆在源头“守井人”面前的一道问题。

  水利部格外的重视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工作,2023年6月,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建构严密监测体系,开展水文水质同步监测;2024年9月,李国英部长现场调研丹江口库区,指出快速推进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站建设;2024年10月,李国英部长作出批示强调要做到防线外推,坚决守住守牢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防线。

  长江委积极谋划建设丹江口库区水质监测能力提升工作,印发《2024年长江委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精确指出要完善水质监测站网布局实现库区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长江委主任刘冬顺多次召开委党组会、主任办公会,加强统一领导和统筹推进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重点项目实施。委领导多次深入库区及上游流域调研,协调统筹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

  在水利部和长江委坚强领导下,中线水源公司把落实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工作水利任务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一抓到底。

  对照水利部及长江委落实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保障重点督办任务要求,中线水源公司加快完善水文水质监测体系,开展主要入库污染物通量监测分析。同时,结合数字孪生前端监测感知需求,通过在主要入库河流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来实现水文水质同步监测,为数字孪生丹江口工程建设“四预”功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2021年3月,公司组织编制《南北调中线水源丹江口水库入库支流自动化监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2年10月,公司开展丹江口库区水质监测站网现状评估和建设规划。

  ——2023年12月,公司先期建成汉江、堵河、丹江和老灌河4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

  ——2024年,根据工作安排和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要求,开展12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12月,全部建设完成泗河、淘沟河、曲远河、剑河、淇河、将军河、天河、犟河、神定河、官山河、浪河、滔河12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为守护好“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这道生命线,中线水源公司积极主动谋求从传统监测向智慧监测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高效支撑、精准守护水质安全。

  外观似一水上平台,安静“漂浮”在水库中央,船舱内的水质自动采样仪24小时运转。

  “这便是丹江口库区的浮动式水质自动监测站。除此之外,还有固定式自动监测站。”中线水源公司供水部潘璐正对着电脑屏幕,仔细核实着水文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资料,对比传统监测模式下自己的工作状态,直言技术改变未来。“过去,监测人员不分昼夜开展连续性、多断面采样,但由于库区面积广阔且水域流场复杂,水质采样、送检耗时耗力。”

  据介绍,在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建设之前,丹江口库区水质监测站网于2016年完成建设,2017年投入监测运行。在汉江、丹江、堵河、老灌河4条入库河流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其他河流尚未设置,仍然依靠人工监测记录数据报送,缺乏对主要入库河流的水文水质同步监测,且现有点位数量、监测指标和频次有限,缺乏对主要入库河流水质的自动在线监测。

  在中线水源公司副总经理蒋蓉看来,水利高水平发展对丹江口库区水质监测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水质监测网络体系亟须补充完善。

  织密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监测体系的“天罗地网”,做到“应设尽设”全方位、“应测尽测”全覆盖、“应在线尽在线”迅疾响应。中线水源公司从顶层设计破题,聚焦重点流域、重点断面,开展监测站网管理模式研究,通过持续加强新技术新仪器应用,补充监测站点,扩展监测范围,增加监测要素,提升监测自动化水平,紧盯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质安全的监控网络逐步完善,与部门和地方的联系慢慢地增加,数据共享机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健全,一张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综合监测站网初步形成。

  目前,在丹江口库区,16条主要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全部建成,河道水质“尽收眼底”,污染源“无处遁形”,一张覆盖全要素、全流域、全时空的监控网络,正随着奔腾的汉江水绵延铺开。

  2014年正式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优良,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随着生态保护力度越来越强,每年符合Ⅰ类水质的天数和指标个数持续保持在高位。

  尽管中线水源公司在水质自动监测站网建设探索实践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想要一“网”测尽,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工作。2024年9月至10月,中线水源公司总经理李飞率队先后赴十堰市郧阳区、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就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力图在实践中寻找破题之策。李飞强调:“当下,中线水源公司要逐步做好水质自动监测站运行工作,确保水质自动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提升监测自动化水平,切实守护一库碧水。”

  中线水源公司库区水质监测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细、从单点到立体、从实测到预报、从人工到自动化……目前,正处在加强技术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以数智化转型推动水质监测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快速推进水质监测能力现代化进程阶段。

  伴随着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不断拓展优化,中线水源公司大力推进自动监测站建设,并按照“建成一个,联网一个”的原则,结合物联网智能化建设,实现监测站、监测设备、监测数据“可视、可知、可控”。

  千里水脉,万物通济,从南到北,奔流不息。下一步,中线水源公司将始终牢记殷殷嘱托,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坚决扛起维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三个安全”的政治责任,加强完善丹江口水库水质监测体系,持续发现并整治水质安全风险隐患,确保“水质安全”,不断续写“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精彩答卷。